3D掃描與博物館
User Friendly: A tutorial in Photogrammetry and Basic File Editing
在我所參加的其中一場用攝影測量(Photogrammetry)的方式來進行3D掃描的工作坊中,講者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的Megan Becker開場便開玩笑的說:「我剛剛有去聽你的那場發表,我知道你是3D列印的專家,我感覺壓力好大!」Becker是今年LEAD Award的得主之一,是位年輕熱情的女孩子,在她活潑而富有感染力的說明之下,整個會場的氣氛非常活絡。在這場工作訪裡我與她也針對不同3D掃描方式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應用場合交換經驗,分享給其他對於這項科技好奇但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的館員。他們館內也有價值昂貴的工業用3D掃描器,但是她覺得這些昂貴的設備比較適合給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使用,一來是操作時要特別小心,二來是掃瞄出來的檔案太大,需要性能比較好的電腦才能作後續的處理。當我跟她說我們上課最常用的掃描設備是加掛在ipad上的Structure Sensor時,她也點頭如搗蒜的表示她也這麼覺得,理由也跟我們一樣:這種掃描組合較為便宜輕便,而且軟體操作介面友善簡單,掃描成功率高,初學者很快就能上手有成就感。效果雖然不及高階的掃瞄器,但是也因為解析度不高,所以不需要高階的電腦就可以快速的處理檔案,而且貼上材質之後的效果在螢幕上看起來已經相當好,雖然以這樣的檔案品質直接去做3D列印的效果不是很好,但以做活動來說,反而更加合適。
她除了帶領大家實際操作一次使用手機與Autodesk Recap這套軟體來進行3D掃描的詳細步驟與注意事項之外,也分享了一些她如何應用這些數位工具,設計出幫助自閉症兒童加強他們對旁人臉部表情的判讀意願與技巧的博物館活動。只可惜我這場晚了幾分鐘進來,沒能夠完整聽到他們操作這個活動的細節。不過我們在會後交換了名片,約定等回去之後再用視訊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內容,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知道在地球的彼端,有人與你使用相同的工具,而發展出你未曾想過的應用方式,而與他們分享這些工具的使用心得與表達對彼此工作的理解,真的是一種特別而美好的經驗。
經濟實惠又有彈性的多媒體視障輔具
Touch and See Your Park
原本以為這個場次所講的主題是以戶外的文化機構(例如國家公園、動物園)為主,打算要跳過的,幸好後來還是去聽了,又多了解另一種製作輔具的方式。主講者Siripon Peters是一位在Southwestern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教平面設計的泰國裔教授,分享她如何用很有限的經費,幫一個印地安保留區的遊客中心製作一個多媒體的視障輔具。這個互動裝置是在一個觸控螢幕上,疊加上一層相對應螢幕上圖案與文字的透明立體薄膜,讓這個輔具同時可以服務明眼人與視障者。就跟很多其他的輔具一樣,這個輔具所應用的技術並不是什麼很難很昂貴的高科技(但是我相信要整合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有許多要注意的眉角),只是因為視障者受眾太少,少有人想到或願意去把這些技術拿來開發視障方面的應用。這個輔具上的立體薄膜,是用一種UV印刷機所製造的。正好我們前一陣子在另一個展覽中,也有用到這種設備來製作雙視的點字輸出,所以我們對這種技術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倒是沒想到可以從另一個尺度來使用這種應用方式,並且結合觸控螢幕來製作視障者跟明眼人都可以使用的多媒體輔具。這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方向,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應用在國內的展覽上。
用氣味來詮釋美術館中的畫作
The Scent of Art: Introduction to Scent-Based Experience for Art Institutions
這場是我所參加的最後一場會議,也是最有「味道」的一場。這場是由大都會美術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館員Marie Clapot與一位香水師Eliza Douglas一起來分享她們利用香水來詮釋展覽畫作的嘗試。香水師準備了十多種香水試香紙,首先她將試香紙發給與會者,請大家打開密封袋聞一聞。然後她請大家說說看,聞到這種氣味會產生什麼聯想。沒想到這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舉手搶著要發言,但更令我傻眼跟無能為力的是,我幾乎都聽不懂大家在講什麼!
比起視覺語彙的豐富,人類的嗅覺語彙相較之下顯得十分貧乏,幾乎可以說是無以名之(或許香水師們有特別的語言來描述吧),因此只能借助具體存在物來描述,而其中多借助各種花草的氣味來描述。對於我們這種不是以英文為母語,也不是生活在英語環境的人來說,我們認得的這種日常生活中大量出現的食物、花草、調味料的字彙反而遠比代表抽象概念的字彙少得多。更有趣的是,明明是同一種香水,不但每個人的聯想都不同(而且很多都聯想到小時候的經驗),而且聽起來似乎每個人聞到的氣味都有點不一樣。此時有個與會者還幫忙補充說,她的先生是個研究嗅覺的生物學家,而他跟她說過,就跟視覺與聽覺一樣,每個人負責掌管嗅覺的細胞的敏感度都不同,所以每個人都覺得他聞到的味道跟別人不同,其實是很正常的!
香水師Douglas說,其實她在調製這些氣味時,並非都是依據同樣的原則。例如以一幅描繪法國大革命時期一位貴婦的畫像來說,她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去研究推敲畫中主角的時代,她所居住的地方,周遭有哪些建築,有什麼活動,以及她的服飾所使用的材質,嘗試去創造一種畫中主角當時可能聞到的味道的那種氣味;而有的則是根據她自己觀賞這幅畫所產生的感受,嘗試創造一種能代表那種感受的氣味。
從與會者現場熱烈的反應不難看出,大家多麽想把這種展示方式帶到自己所工作的機構,這不但可以豐富視障者的觀賞體驗,對於明眼人來說,也是一種新鮮多元的體驗。但是兩位發表者也提醒大家,其實她們也仍在嘗試跟摸索的階段。從香水師的專業來看,香水的調製其實是有很多嚴格的規範必須遵守,尤其是在所選用的氣味的原料與組合,並不是所有她想拿來作為配方的材料都可以隨便拿來使用,而這些規範也有地域性的差異。就美術館的館員來說,她必須考慮實際操作時對於作品與其他觀眾的影響,因而這個活動也不是能夠隨時放在展場裡讓觀眾體驗,而是必須在展場以外的空間,以特別活動的方式來進行。
這場討論會的因為都在討論氣味與鼻子,視覺反而成為配角,結束後才發現竟然忘了拍照。還好兩位演講者有留給我們參考書目跟簡短的大綱(請複製連結網址貼到新視窗的網址欄開啟):
Scent_Tips_for_Teaching_2018
https://www.dropbox.com/s/5xbmwjk1m2uk3g8/Scent_Tips_for_Teaching_2018.pdf?dl=0
LEAD_Scent_Bibliography
https://www.dropbox.com/s/b7vopr4ysg90vat/LEAD_Scent_Bibliography.pdf?dl=0
這場討論會的因為都在討論氣味與鼻子,視覺反而成為配角,結束後才發現竟然忘了拍照。還好兩位演講者有留給我們參考書目跟簡短的大綱(請複製連結網址貼到新視窗的網址欄開啟):
Scent_Tips_for_Teaching_2018
https://www.dropbox.com/s/5xbmwjk1m2uk3g8/Scent_Tips_for_Teaching_2018.pdf?dl=0
LEAD_Scent_Bibliography
https://www.dropbox.com/s/b7vopr4ysg90vat/LEAD_Scent_Bibliography.pdf?dl=0
By Leo (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