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活動分享】第15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頒獎典禮


第十五屆的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得主名單前些時候公佈了,今年也不例外收到主辦單位寄來的頒獎典禮邀請卡。先來看看今年主辦單位製作的一支影片吧:

記得兩年前去觀禮的時候,在會場遇到一個以前研究所的同學,一問之下,原來他在十幾年前就拿到這個獎了。真不知道是我這位同學太過優秀獲獎無數,從未聽他提起過,還是得主們就只在頒獎那天萍水相逢後又各自努力爬山去了無暇聯繫。雖然歷屆得主回去參加當屆頒獎典禮的比例不高,但是抱著能有機會當面跟這些可能會被人當成怪人、傻子、甚至瘋子的人聊聊的心情,我也總是盡可能的排出時間參與。因為今年逢五,所以主辦單位擴大頒獎典禮的規模,不似前幾屆以下午茶會的形式舉辦,而是在飯店以晚宴的方式進行。

除了歷屆得主之外,當然也還邀請了歷屆評審與贊助單位。今年很特別的是,曾參與這個活動的蒂雅吉歐公司員工們也是來賓之一,所以主辦單位租了一個很大的會議廳,總共擺了四十幾張桌子。席間跟同桌蒂雅吉歐的工作人員聊天時才知道,會有這樣的活動,原來是當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之後,英國總公司提撥出三千萬台幣的預算,希望台灣分公司能夠舉辦一些能幫助台灣從這個巨災中復原的活動。於是台灣分公司便提出這個計畫,但因不知道社會大眾的反應會如何,所以將這三千萬分為三年舉辦三屆試試看。結果一辦就辦了十五年,而且到後來已經不需要由英國總公司提撥經費,而是全由台灣分公司自主籌辦。這位帝雅吉歐的同仁還與我們分享,說每年送件申請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第一階段的企劃書審閱,就是由他們內部的同仁負責,而很多人在看這些企劃書時,都看到感動到落淚。

典禮中還邀請了兩位之前的得主在頒獎現場演出,其中一位舒米恩‧魯碧(第九屆得主,阿米斯音樂節發起人)還半開玩笑的說:「等一下要跟各位學長請教,在第一年之後,你們是怎麼活下去的....」。我想他的意思是,雖然夢想資助計畫會提供得主一筆為數不小的夢想基金,但是要完成這些事情,不是光有這筆金錢的贊助就足夠的。這筆贊助金或許可以幫助自己實踐夢想到一個階段,但之後該如何讓這件事情能夠延續、擴大,才是每個得主接下來更大的挑戰。

記得當初是在偶然的機會知道有這個機會,看到官方網站上其實已經準備好幾份簡單清楚的文件讓申請者填寫,於是便抱著正好趁這個機會,利用這些表格整理一下已經完成的事,以及梳理一下對未來的步驟的想法,即使是沒有申請到,也算是對自己工作的盤點。我偶而也會問我們這邊的工讀生,自己有沒有什麼想要完成的事。這些事情未必要是公益,未必要是利他,但是我總覺得一個二十幾歲的人,應該要有不只一件自己覺得此生非做不可的事情。他們未必要去申請這筆贊助(許多得主往往會自己投入比這贊助金更多的金錢),但是在填寫這些資料時,可以讓他們更具體的去思索,自己還缺少甚麼能力與資源,該採取乃些步驟,才能一步一步更靠近夢想實現的那天。

在上面那隻影片中舒米恩說:「我沒有要鼓勵你的意思,因為真的很累。」但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句話:如果一個人覺得他現在做的事情很輕鬆,是不是就像是聖經故事<The parable of talents>中的那個把主人給他的銀子埋在土裡的第三個僕人一樣,代表他沒把自己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

如果想要知道這15年來這個計畫選了哪些人與計畫,可以到這邊看看他們的故事。看完之後,或許會發現Keep Walking計畫很特別的一點,就是評審們選出來的人與事所涵蓋的面向之廣,幾乎無法分類或是看出背後有什麼套路、傾向。我想大概是因為夢想是非關主題,不分大小,無法比較的。唯一的共同點,或許就是每個夢想後面,都是一則則動人的故事吧。


By Leo

2019/06/12

【活動紀錄】3D列印 x 封蠟印章示範應用體驗工作坊


蠟封印章興起於 16 世紀歐洲密封信件的蠟印,常被用來黏貼文件或機密信息,同時作為辨識身份的記號。現在蠟封的應用已不僅限於密封文件,也經常用來裝飾,例如很講究質感的喜帖或是寫給親朋好友的卡片等。

這次的工作坊學員可以設計代表自己身份的圖案,再透過建模軟體作成印章模型並且在現場就把它列印出來。我們特別邀請了SLA印表機的廠商助陣,現場同時五台機器火力全開,在3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這些獨一無二的印章圖騰全部創造出來。和FDM印表機相比起來,SLA印出來的模型精度大約高出十倍以上,許多細節都可以呈現出來,因此,製作蠟印的效果也很不錯!


我們在剛開始測試封蠟章時,失敗率非常高,平均每壓十個蠟印就有九個失敗,屢試不爽,直到上網爬文後才知道秘訣。原來在每次壓印之前,封蠟章要先塗上離型劑,才能避免讓蠟沾黏、殘留。因為現場不能用明火的緣故,所以我們用電磁爐代替蠟蠋融化蠟條。蠟條的熔點大約為60度左右,加熱到完全融化才可以將蠟倒在信封紙上,等到把封蠟章壓在蠟上直到完全冷卻後,才可以把章拿起來。

用電磁爐操作的感覺滿特別的,好像在調配什麼神秘配方?                                       
我們為了這次得工作坊特別設計了一個專屬郵筒,只要信封寫上有效的地址,再壓上蠟印,一律可享Ctrl+”P”ost的免費郵寄服務。藉由寫信製作封蠟的機會,我簡短分享了我們在台中惠明盲校服務的一些經驗,讓學員知道有許多用心的老師默默付出,也體會視障者生活的不容易。恰巧這次工作坊的主題是半立體的封蠟章,所以我們進一步邀請學員寫信祝福台中惠明盲校的學生。視障生雖然看不到文字,卻可以透過指尖上的眼睛觸摸代表著來自不同身份的蠟印的祝福。等我們過幾天再把這些信轉交給這些學生,再跟大家分享他們的反應。 

By Jim

2019/06/06

【活動紀錄】──永樂國小成果發表



這兩個月,帶著永樂的孩子們完成了名片座、削鉛筆機器人、發條小動物、旋轉名牌、及遙控器車總共五個作品。準備成果發表的前一周,我花了一個晚上整理這兩個多月與永樂孩子們相處時所記錄的影像。那個與孩子之間陌生與尷尬滿點的初次見面好像已經很久遠,但搜尋記憶,卻也說不清是在哪個時點築成了如今基於彼此信任與陪伴的互動模式。
這幾天的心情似乎像在狂歡後突然需要沉澱般,一時間不知從何寫下這兩個多月的心得,想了想,決定分享一些這段時間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常點滴。


1.
午餐時大夥兒總在各桌找尋孩子們空出的幾個零星座位,雖說不會特定與誰同桌,但仍是帶點希望能利用午餐閒聊時間與孩子增加交流機會的目的性。大約在第四還第五周的那個中午,我剛好與三、四位女孩分享空間,那時大概正在聊參加營隊的話題吧。
我問她們有無參加過其他類似課程或營隊的經驗,其中一位女生告訴我:「有阿,不過通常都是每天都來,然後連續五天,就結束了。」我心想,這的確是大多數的營隊會選擇的方式,但我們的不一樣,因此也基於好奇拋回了個問題,「那妳比較喜歡那樣,還是現在這樣?」
「我喜歡現在這樣。」「為什麼?」「因為現在這樣比較有期待的感覺。」記得當下聽到好像是發自內心大喊了「好感動」或是「天阿我要哭了」之類的話,有種當初寫在企畫書上頭,說「希望除了課程教學,也想藉由長期的投入陪伴孩子」的這段話,達到了超越申請經費目的的效果,那樣令人雀躍。
後來當天與志工圍圈互相回饋時,向大家分享了這段對話,當時感覺全身起著雞皮疙瘩,教學果然是會令人內心悸動的一件事呢。

2.
「老師,下次就是最後一次上課了嗎?」綽號「艾瑪蘭」的三年級女孩,在我們一起將呼拉圈收回體育器材室、正在從球場走回電腦教室、準備開始下午的課程時,突然開口問我這句話。
我說,「對阿」,接著便等待著她想開啟的話題,她果然繼續問著:「那,你們之後還會再來嗎?」,我打著太極反問:「如果我們再來,你還會再參加嗎?」。「當然會阿!我還會告訴同學要來參加喔,你知道嗎原本我媽媽要我先學好數學再來,但是後來阿我參加之後數學考試都有考好喔…」女孩眼神發亮、滔滔不絕地說著,我一邊適時投以「哇、真的假的」之類的讚嘆詞,一邊在心裡覺得童言童語實在能令人嘴角失守。
我其實不確定這兩個多月來的3D列印課程,對於小學三年級的數學考試有無任何實質上的幫助,但卻很高興孩子能夠將這個課程,視為幫助她在學習道路上前進的助力或動力之一。是吧,回到「學習」這件事情,本該是要讓人在提起時,能夠面帶著笑容的。

3.
最後一次出隊,回程前到辦公室向永樂國小的黃主任再次道謝,感謝她從一開始促成這個計畫的合作、到每周六特地到學校替我們開關教室、協助訂午餐、與處理任何設備上的問題。
那天,主任主動向我們提起學生及家長的回饋,「有一些女生她們原本對於資訊、電腦方面的東西是有些畏懼的,但是她們上完課回家之後都會跟家長炫耀自己也會畫3D列印的模型了喔!」
或許在這群孩子們長大之後的世界,會使用3D列印技術並不會為他們增加多少實質價值,但這次計畫裡頭深埋著的期許,是孩子們從聽聞、接觸、到了解原來自己也能夠做到以往從來不知道的事情,進一步對於自己的未來、人生有著更加寬廣的想像。



有幾位孩子陪著我們待到最後一刻,我理解成他們其實也跟我一樣依依不捨。「掰掰~掰掰~」,直到我們將車門關上了,仍然能聽到他們漸弱、卻中氣十足的道別聲。

By 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