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

【活動紀錄】四軸飛行器為什麼能夠平穩的停留在空中?



四軸飛行器起飛了,扇葉高速轉動著,發出不小的聲響,它為什麼不會摔落?

我的求學歷程很重視升學考試,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只追求標準答案,為了逃避犯錯,只要等老師告訴我答案是什麼就好,這樣就不會面臨挫折,也不需要絞盡腦汁思考,久而久之,學習變成老師的責任,考試得高分是學生的義務,每一道「題目」背後的意義變質了,經常聚焦在對與錯的漩渦裡,這個世界似乎變得不那麼有趣。

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因為我們被訓練成靠著經驗解決既有問題的專家,或者是擁有超強記憶力的大腦,看到題目能馬上反射出標準答案,一旦遇到新的挑戰很容易就被擊倒。新時代瞬息萬變,傳遞知識和技能仍然重要,但是已經沒有辦法供應學生足夠的養分,我們應該把學習的主權和責任交還給學生,激發對事物的好奇心,並建立自學的能力和習慣,因為老師不會跟著學生一輩子,但孩子好奇的本質可以驅使他們走更長遠的路。

為了引發孩子的興趣,我們嘗試改變老師的角色。老師從講述者轉變為主持人,讓學生從觀察開始,再藉著提問引導學生自己說出答案,老師做最後總結。只要學生習慣自己找答案,就不會只是從老師身上找到唯一解答;只要孩子對事物產生好奇,就會有尋找答案的動力。這個動力會觸發孩子學習的開關,不斷的學習,來滿足心裡對未知事物的渴望。如此一來,孩子就是自己學會的,不是被教會的。

這次的課程中加入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單元,孩子需要在充分的學習之後自己「土炮」一台四軸飛行器。我們預先準備了材料,如:珍珠板、中空板、冰棒棍、木棍、鐵條、橡皮筋、束帶、藍丁膠等……,孩子可以自由選用各種材料,再使用不同的工具做材料間的固定和連結。一聽到可以幾乎是無限制的使用各種材料,孩子們開始滔滔不絕的嚷嚷著,好像要成就什麼大事業似的,當下的場景真的讓人感到亢奮啊!


DIY一台飛行器需要考量的元素其實不少,選用材質的韌性、結構的強度、機身和機臂的大小、螺旋槳安裝的相對位置、飛機的重量、外觀設計等……,我發現過程中孩子不太會去參考其他人的飛機是如何組裝的,大部分在第一時間都很有主見的選擇自己想要的材料,而且很快的就進入狀況,開始建造自己的飛機。在預料之中,孩子們製作的過程經常忽略幾項重要的設計考量,很明顯會導致飛行器沒有辦法正常飛行,但是我們並不會在製作過程直接否決,「這麼做不行」、「那樣可能會


如果孩子經過自己的判斷,認為飛機製作完成就會進行試飛,這時候有兩件有趣的事情可以觀察。第一,孩子到底會搞出什麼飛機呢?這對老師來說就像出奇蛋一樣,每每都是個驚喜;第二是,對於飛機的成功飛行與否,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我看到的每一架飛機都很特別,結構不一樣、材料不一樣,連接的方式也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每一架飛機都有模有樣的。

試飛時狀況百百種,有一次就成功起飛的,有一啟動就應聲墜地的、不正常搖晃亂飛的,也有根本不會飛的。針對異常飛行,我會請孩子仔細觀察哪裡出問題了,之後回去修正。每一位孩子都很渴望做出能飛的飛機,遇到狀況時不會選擇放棄或是找老師幫忙,反而很有熱忱想要靠自己解決眼前的問題。有時候我的「直接解答」人格會不小心跑出來,想要快一點解決學生的問題,結果很意外地,孩子其實不太想聽我講答案,他們會很快的回答:「哦~我知道了。」,接著直奔離開現場,其實當下我還滿錯愕的,但下一秒我覺得真是太好了,此時此刻,學習的主權就回到孩子身上了。

仔細回想起來,我並沒有教他們怎麼使用這些工具,也沒說明材料的特性,但是孩子都獨力完成了「土炮版」的飛機,真的是自己學會的,不只是被教會的。當老師的角色改變了,眼光也就跟著改變了,看待每一個奇妙的個體,就會很好奇他們腦中到底都醞釀著什麼特別的想法。如果能透過課程的設計引發好奇心,激發還沒被開發的能量,想必在他們身上會不斷出現新奇的事情。五天的營隊很像奇幻旅程,接觸到許多首次相遇的鬼靈精怪,收到很多和自己不一樣的刺激。孩子的世界比我想像的還要豐富和精彩,相處的時間不多,收穫卻不少,希望這五天在孩子心裡面會是值得紀念的一段。


By Ji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