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Menu

2018/12/05

祝福小卡


今天在立人上課,很感謝思思和孟婷今天在課堂中顧大局,幫忙照顧大部分學生的需要,讓我有機會嘗試用李崇建老師的對話方法和學生互動,我發現效果還不錯,過程當中有兩種情況很特別、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

聽思思說有一位學生平常做作品都不太甘願,大概都是用應付的態度完成作品,但是透過對話去了解和同理他之後(不帶有成見&放下自己想要解決問題的動機),他整個人的行為就開始轉變了,很專注地在做作品,展現自己的能力,也願意對自己負責任,相信他自己會很享受這樣的過程,我認為也算是幫助他覺察自己的角色和價值。

另外有一位年紀比較小的女生,可能二、三年級,她舉手問我:
「(寫)祝福小卡能不能將要對爸爸和媽媽說的話寫在同一張卡片上。」
我突然想起李崇建有提到幾個例子,我印象中是老師和第一次看到高鐵的孩子對話那段,概念是引導孩子的思考能夠更有開創性,於是我沒有選擇直接回答她Yes or No。
我問:「爸爸和媽媽有沒有哪裡不一樣,是不一樣的,對嗎?」
 「那妳有沒有不同的話想要對他們說?」
一開始她回答我:「沒有。」
我:「沒關係,那妳想一下,如果妳覺得沒有就寫在同一張,如果...」
我還沒說完...
學生回答:「阿...,有,我要寫兩張。」

後來她又做了兩個作品一個要送媽媽,一個要送爸爸,兩個模型長的一模一樣,
她問:「作品做完了,我現在還可以幹嘛?」
我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她,她就繼續花時間把兩樣作品分別改成給爸、媽的專屬禮物。很有感觸的是,每個孩子真的都很特別又不一樣,如果能夠幫助他們展現自己的特別,就會引導出不同的結果。
(當然不得不說,立人的學生真的都很優秀啦~)

我們離開教室後看到有一位老師在操場上課,那位老師非常兇,使用權威的教育模式,這又讓我想到書中提的「滿足感」和「匱乏感」的差異,在「愛」裡面成長的孩子絕對會比在「恐懼」裡長大的孩子還要健康許多,想法也會更活躍,我想,這有可能會是我們創造差異化(價值)的關鍵點。

當然還有其他滿有趣的事情...透過這樣的對話和互動的過程,自己的眼光會開始改變,看到孩子很多令我驚奇的行為和想法,也看到他們的特別和價值,學生成長和改變,自己也很享受在其中,也許這就是教育根本的意義吧?


By Ji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